关于俄乌战争——不仅仅是谁输谁赢谁获益谁受损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局势在持续数月后,最终于2月24日凌晨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但俄罗斯方面尚称之为“特别军事行动”。

之前很多媒体、券商、卖方机构聘请了不少专家学者对俄乌开战的可能性做了分析,绝大多数结论是不会开战。眼下的情况出人意料,再次印证了我在《简单聊聊阿富汗》里指出的“国际政治是个水很深的领域”。

国内投资者对俄乌局势特别关注,之前都在问“会不会打”,主要是关心战争对资产尤其是股票价格的影响。对此,我们首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是战争导致了资产与商品的波动,而是人们希望资产与商品价格更剧烈地波动,战争只是制造波动的借口之一。

一个理所当然的想法是,打仗会导致股价下跌、金价上涨。这也是2月24日开战当日的实际走势。但事实上,就A股而言,俄乌战争短期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大,就金价而言,在现代经济金融体系下,黄金能起到多少“避险”作用值得怀疑。所以我之前说,“对A股的影响主要是情绪上的”。

不仅仅A股,对大多数资产与大宗商品来说,俄乌战争对短期基本面的影响都不大,这几天价格变化剧烈的品种大概率会回弹恢复到原来的趋势上。哪怕是欧洲与俄罗斯的股市,在开战次日就收复了开战日的大半跌幅。

俄乌战争是冷战后最大的地缘政治事件,对全球政治经济的影响恐怕都是广泛而深远的,在局势明朗之前,作出任何结论都显草率。而目前为止的事件本身,已有太多值得讨论和思考之处。

令人费解的普京

2月21日,俄罗斯宣布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普京为此发表了冗长的讲话。

承认两个共和国的举动不可能得到任何国际支持,尤其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正受到分裂主义的困扰。承认两个共和国让人很难不联想到克里米亚。而相比克里米亚的战略意义,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显得太过无足轻重。许多当年支持普京在克里米亚行动的俄罗斯人恐怕也感到了困惑。

普京的讲话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普京细数了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历史,浓墨重彩地批评了列宁与斯大林在乌克兰领土形成中的作用,指责布尔什维克粗暴、自私而随意地划分了国家,普京声称1991年的俄乌分家延续了这种错误,造成今日两国皆痛苦的局面。

第二部分,普金列举了许多例子,讲分家的时候乌克兰资产拿的多、债务还的少,指责乌克兰忘恩负义。还描绘了乌克兰的可悲现状,寡头经济、物价飞涨、失业高企、政坛被寡头和外国势力操弄、人民的权利和利益被无视和践踏。

第三部分,普京斥责了北约背信弃义、出尔反尔屡次东扩,现在乌克兰又跟北约勾勾搭搭,而乌克兰的战略位置与北约的军事部署的结合会对俄罗斯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普京的历史和地缘时政演说乏味而又离题万里。是的,乌克兰如今的国界并非深思熟虑的产物,但终究是普京的前任及老上司叶利钦在现在的俄罗斯政权下确立的。是的,乌克兰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上都是个烂摊子,还有许多外国势力掺和在里面,其中包括了普京自己。是的,欧美在北约不东扩的商谈过程中出尔反尔,对俄罗斯产生了步步紧逼的军事威胁。普京沉浸在他叙事的“缜密逻辑”和详实充分的举证中,唯独忽略了这番长篇大论与他行事之间的关联性,这些跟承认乌克兰分裂势力的共和国有何关系?能解决或缓解上述哪一个问题?

普京的讲话还释放出更危险的信号,透露出重塑乌克兰边界以及其国家政治的意图。今天回过头看,普京早已下定了激进行动的决心。

比行动和讲话内容更不合时宜的是时机。2月21日前,美国人频频发出俄罗斯将会入侵乌克兰的警告,并且先给出过2月16日的进攻时间,被证伪后,又给出2月20日的进攻事件,本来国际社会都准备看美国人笑话,觉得美国人替普京决定进攻时间太过荒谬,是在闹剧式拱火。但普京在21日的这番举动让大家笑不出来了,人们发现美国人的情报有点东西。

法德本来一直周旋于俄乌之间调停,他们核心利益是北溪2号,终归是想和俄罗斯继续做生意,但普京的举动让他们别无选择,只好加入制裁行列,暂停掉北溪2号的进程。北溪2号搁浅对欧洲人民自然不利,但对法德的民选领导人来说,普京的动作正好给了他们甩锅天然气价格暴涨的借口,“我们已经尽力,责任全在俄罗斯”。普京推开了本来跟自己利益一致的法德,让自己更为孤立。

2月24日凌晨,俄罗斯军队对乌克兰展开全面进攻,对一个地区主权大国直接发动战争。

当天普京再次发表了冗长的讲话,指出美国、它的盟友以及北约欺人太甚,之前俄罗斯已经用最大的诚意和努力做出了最大退让,俄罗斯还是被逼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不得不采取行动自卫。

与21日的讲话一样,普京沉浸在自我的逻辑与滔滔不绝的举证中。然而,无论演说再委屈、再慷慨激昂,论证再充分,国际社会也不可能接受“通过对另一个主权国家发动战争来解决的自身安全问题”这种做法。打个不算恰当的比方,某甲因为觉得邻居某乙肯定会找一群人来揍自己,而且某乙和那群人的品行都很差,还在某乙家里放了危险的刀和棒子,某甲感觉安全受到威胁,某甲就先冲到某乙家里把某乙打一顿。这种逻辑不可能被任何法治社会所接受。

对于普京的偏执(这或许是某种症状),俄罗斯人也感到费解。2月24日全球股市,属俄罗斯跌得最凶,盘中一度跌去50%,最后收跌30%。俄罗斯多地发生抗议战争的游行与集会。

我们现在大概可以知道普京在乌克兰的意图和计划。他想在乌克兰实现“非军事化”,让乌克兰承诺“永不加入北约”,然后在俄监督下建立“人民自决的政权”维护前述两点。

但是,几乎想不到通过战争实现这些目标的可能性。战争最后无非3种结果。1、俄军在基辅长期存在,控制乌克兰全境建立傀儡政权。这等同于实际上吞并乌克兰,让俄罗斯直面北约,并不符合普京让乌克兰成为缓冲带的构想。2、分化东乌与西乌,制造表面上统一、实质上分裂的乌克兰,并通过亲俄的东乌牵制西乌。这个操作困难重重,东乌未必受控,东西乌的关系也难以把握。3、得到“非军事化”和“永不加入北约”的承诺就全面撤军,现政权不同意的话就推翻,建立同意这两点的新政权。这实际上只会导致乌克兰政局极致动荡,俄罗斯被长期拖入乌克兰的朝堂争斗。

事实上无论哪种结果,俄罗斯的战争行为都只会滋养乌克兰的民族情绪、助长极端民族主义,让乌克兰人谋求更强军事力量对抗俄罗斯的“侵略”或“干预”,而不可能实现乌克兰的中立与“非军事化”。如果战事激烈伤亡惨重,乌克兰更会因此与俄罗斯结下血海深仇。

一方面,普京指责西方皆是“谎言与虚伪”,背弃“北约绝不东扩承诺”,另一方面,普京通过俄乌战争所能达到的结果,也不过是乌克兰和北约的一纸书面承诺。而在众所周知的历史中,这类承诺与协议大多难逃被撕毁的命运,普京更不可能不明白这一点。在相信还是不相信北约的协议与承诺这点上,普京表现出了极大矛盾。

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克里米亚的领土争议让北约随时可以向俄罗斯开战,让俄罗斯轻则丢掉克里米亚,重则遭受军事重创,因而普京视乌克兰加入北约为逆鳞。然而,北约既有保护成员国领土完整的义务,吸收乌克兰就几乎等于向俄罗斯宣战,于是是否吸收乌克兰加入北约,与乌克兰其实无甚关联,而在于北约是否做好了与俄罗斯开战的觉悟与准备。关隘在俄罗斯自身:一个强大的惹不起的俄罗斯,总能将乌克兰排除在北约之外。反之,一个虚弱的俄罗斯,总会被北约的利刃环伺。

如果普京真有十足信心,只需放言若乌克兰加入北约即对乌克兰进行军事清理,并对干预的北约部队打击报复,自不用担心北约还敢有什么动作。去年俄罗斯对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冷嘲热讽,让人以为俄罗斯有这种自信,俄乌战争的爆发却让人看到了事情的另一。最强硬的态度和最暴力的手段,往往表明了脆弱。发动俄乌战争这一下下策,至少说明普京没有信心俄罗斯能在与北约的对峙中长期保持威慑,这才着急快刀斩乱麻,想趁俄罗斯尚有余力的时候建立起乌克兰中立缓冲区。

俄乌战争可能带来的收益如此之小,代价如此之高,俄罗斯先发制人还失去了所有道义上的支持,这让普京仓促地孤注一掷显得难以理解。我们只能揣测,或者普京忧心俄罗斯实力衰退将让俄罗斯落于军事下风,或者普京的国内支持日渐难以支撑他实现俄罗斯长期安全构想,或者是他的健康状况出现问题,总之,普京认为时间不站在他这边,才会在乌克兰问题上失去耐心。

其实仅从军事力量的变动看,把乌克兰问题往后拖未必不利于俄罗斯。在多年制裁下,俄罗斯的实力固然被消耗,但北约及北约背后的美国好不到哪里去,美国与欧洲、美国内部、欧盟内部、欧洲各国内部的矛盾分裂持续加剧,大家都在受到民粹和分裂主义的困扰。尤其是特朗普上台以后,美国内外交困的情势是比较明显的。北约东扩与其说是对俄罗斯军事包围的逼近,不如说是美国为了减轻自己在欧洲的防务负担,寻找更多代理人的表现,更像是美国战略收缩的一种方式。具体的例证有,2020年起美国即着手减少在欧洲的驻军,去年立陶宛请求美国长期驻军,也未见美国回应。

在过去的20年里,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收益要远高于美国。从格鲁吉亚到克里米亚,从亚美尼亚到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基本都拿到了想要的结果。而美国在伊拉克和利比亚吃力不讨好,在叙利亚又因为ISIS和巴沙尔政府打打和和纠缠不休,更直接把阿富汗交还给了塔利班。在这种趋势下,普京紧张美国通过在乌克兰部署军事存在威胁俄罗斯,让人不能不怀疑其中有战略误判。

普京进攻乌克兰的意图被美国曝光后,仍然选择于24日开战,既说明俄罗斯军队部署的弹性有限,也说明普京被美国人拿捏得很准,这是普京处于下风的又一个信号。

现在战事胶着,未能如预料速战速决,反而进入攻坚阶段,对平民的伤亡越来越难控制。战争拖越久,对普京和俄军越不利。

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泽连斯基

泽连斯基的上台富有戏剧性,2019年4月以73.2%的得票率高票当选乌克兰总统之前,他只是个喜剧演员、政治素人。

乌克兰政治早已沦为寡头游戏,政府贪腐至极,人民的信任率只有个位数。乌克兰人民选泽连斯基做总统,完全基于厌倦了寡头政治、破罐子破摔的心态,民众看到有除了寡头以外的候选人熟面孔,“还能差到哪里去呢”,赌气似地投票给他。这与2016年美国人把特朗普选上台有几分相似。在民粹肆虐、戏精当道的今天,类似的事情越来越多地上演。

作为紧挨着世界大国、夹在大国势力之间的的地区弱国,一般的策略是两头卖乖、左右逢源。泽连斯基却在乌东生活有大量俄罗斯人、亲俄历史源远流长的情况下选择向欧美一面倒,并把加入北约作为自己最大的政治目标,对内造成乌克兰加剧分裂,政府军与乌东叛军长期对峙,对外直接让乌克兰成为对俄前线,可谓战略胡闹。

泽连斯基可能天真地以为,可以通过加入北约收回克里米亚地区,并一劳永逸地获取长期安全保障。问题是,构成复杂的北约不可能替乌克兰打工,主动招惹俄罗斯,泽连斯基的想法并没有什么实现的机会。但美国并不明确拒绝乌克兰,反而利用泽连斯基对加入北约的饥渴挑动东欧局势。

在北溪2上,乌克兰与美国利益一致,都想把它搅黄。俄罗斯经陆地管道输欧的天然气中,大部分要过境乌克兰。而北溪2直接走波罗的海,绕过了乌克兰,不符合乌克兰的利益。为了安抚乌克兰,在围绕北溪2的多轮谈判中,俄罗斯给乌克兰开出了更高的过境费,作出不少让步。而乌克兰除了收取高昂的过境费,估计雁过拔毛偷气揩油的事情没少干,所以普京21号的讲话中,怒斥乌克兰在“能源转运领域的长期讹诈和司空见惯的天然气盗窃行为”。

本来乌克兰在北溪2上就要捣蛋,美国再诱以加入北约,泽连斯基替美国人出声就更为积极主动。俄罗斯21日宣布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时,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就要求制裁北溪2。当然无论泽连斯基怎么说,由于俄罗斯确实触碰底线,斡旋许久的法国德国没办法,德国只能宣布暂停北溪2的审批并跟进制裁。

但北溪2是俄法德荷奥一起出钱建的,事关欧洲的能源供应大局,法国德国都下了血本,泽连斯基的行径弃欧洲利益于不顾,就这样还死皮赖脸要加入欧盟。

2月24日俄罗斯对乌克兰开战后,泽连斯基又第一时间要求将俄罗斯从SWIFT中移除。

SWIFT(全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ociety for Worldwide Interbank Financial Telecommunication)其实就是国际间的银行结算清算系统,从技术角度讲,它并不比诸如证券交易清算系统、三方支付系统这类清算结算系统更复杂,但如同其他金融基础设施,替换成本很高,要建立一个新系统需要足够可靠的信用体系和足够多用户参与。

俄罗斯是“五常”之一,曾经的超级大国,现在仍然是世界性大国,把俄罗斯切出SWIFT,不可能就此全世界不和俄罗斯做生意,无非转账结算麻烦些,俄罗斯多支付不少“手续费”。俄罗斯外贸总额5、6千亿美元,体量庞大,这给新的包含俄罗斯的多边清算结算体系提供了诞生和发展的土壤。此外,卢布-欧元、卢布-人民币、卢布-日元这样双边清算结算体系也可能应运而生,甚至延伸至人民币-日元等清算结算体系。后果只能是SWIFT在国际清算结算体系中一家独大的局面被动摇。

《经济动力学》介绍过,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意味着金汇兑本位币制度的彻底瓦解,而美元结算的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秩序却得以保留下来。尤其是石油贸易大部分保持了美元结算。SWIFT系统主要清算结算美元,巩固和加强了美元的地位。美元-石油-SWIFT是美元霸权的基础结构。俄罗斯是全球主要产油国,把它踢出SWIFT将从两个维度动摇本就风雨飘摇的美元霸权。

美国长期滥用霸权地位,动辄启动制裁,只要使用美元就时刻受到威胁,包括欧盟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深受其害,大家巴不得敲打一下美元。所以英国鲍里斯特别起劲,早早提出要用SWIFT制裁俄罗斯,法德纷纷响应跟进。

我在2020年8月的《美元的黄昏》即已指出,美元霸权已经处在加速衰落的趋势中,美国人不傻,自然再不肯动SWIFT做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情,所以一开始不表态。随着俄乌战事的持续,欧洲各国实在催得紧,这才象征性地把“部分俄罗斯银行移出SWIFT”。而只要有一家俄罗斯银行在,它就可以替其他俄罗斯银行做美元清算结算,几乎等于没有制裁。

综上,我们再来回顾下泽连斯基都干了些什么事:对乌克兰,不顾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切身利益,内部团结搞一团糟,还替美国当枪手不断捅普京的马蜂窝。对法德,搅黄北溪2,损害欧洲能源利益。对美国,嚷嚷SWIFT制裁,对美元造成误伤。真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2月24日俄罗斯的导弹都已经炸到基辅了,泽连斯基打电话给拜登,只得到拜登回应说“第二天一早会给俄罗斯严厉制裁”。打电话给27个北约国家领导人,火烧眉毛的时候,泽连斯基竟然还在询问“乌克兰能否加入北约”,而不是询问能否给予军事援助,当然得不到肯定的回答,又转向公众哭诉“他们都很害怕”。

总算英国和美国“有情有义”,表示愿意帮助泽连斯基离开乌克兰。而泽连斯基出人意料地坚决,要留下来坚守乌克兰,还算有些血性。乌克兰军队不由泽连斯基指挥,乌克兰军队也不是为泽连斯基打仗,有些中国网民以为泽连斯基出逃或俄军控制住泽连斯基,俄军就能速胜,这没什么道理。

打明牌的拜登

在俄乌的局势中,美国的诉求明确,做法也直接,可以说拜登是在打明牌。

美国执意反对北溪2,为此不惜与德国交恶,制裁德国企业,比乌克兰还执着。美国的反对理由是,北溪2会威胁欧洲能源安全,这当然完全站不住脚。北溪2通气自然导致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的上升,但与此同时,也导致俄罗斯对欧洲经济依赖度上升,对俄欧关系有胶合作用,对各方面安全都有促进才对。俄罗斯说美国破坏北溪2是为了自己卖高价天然气给欧洲,如果真是这个目的,美国人在北溪2上花的力气也实在太夸张了些,毕竟就算不通过北溪2,欧洲买天然气的渠道还是很多的。

不去猜美国在北溪2上到底有何图谋,在俄罗斯宣布承认两个共和国独立时,美国就已经有了足够借口进行制裁,搅黄北溪2的目的很快就达到了。

俄乌局势美国一直在拱火,俄罗斯开战后,拜登却很快明确表示不会出兵跟俄罗斯在乌克兰直接作战。结合美国对俄罗斯军事行动的预告,不难得出结论俄罗斯事前知会过美国,得到过美国不出兵的答复。有些让人意外的是,拜登的牌打得太明,当天就向公众作此表态了。当然拜登的话里是有陷阱的。

把俄罗斯踢出SWIFT有害美元霸权,拜登不愿意干,也都摆在台面上。法德气不过,“你搞我北溪2,我要拆SWIFT的台”,三催四促,也就换来美国象征性地制裁。

拜登这次台面的收获看上去很大,搅黄了北溪2,离间了俄罗斯与欧洲,还让俄罗斯动手发动了对乌战争,俄罗斯失去所有国际道义,之后如何制裁、应对,主动权全在拜登手里。但是实际论起来,搅黄北溪2到底带来多少实利,有很大疑问。对俄罗斯的制裁,比如没收俄在美资产,俄罗斯可以有样学样对等处理。拜登对俄罗斯连SWIFT制裁都不肯出,并不是真要搞垮俄罗斯,现在还主要停留在“严厉谴责”、“严厉制裁”阶段,所以哪怕俄罗斯已经砧板上,拜登处理起来也是有些棘手的。

全世界都知道俄罗斯对乌开战是美国拱火,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问题上兴风作浪,泽连斯基的胡闹大半有美国的怂恿,现在作壁上观,道义上大大失分。而之后乌克兰的伤亡,也有一部分账要算到拜登头上。事态发展到俄乌战争这一步,美国的责任没跑,最终能控制事态的也只美国一家,所以美国看似离得远,实为主要当事人,拜登在舞台中央。战争当口,欧洲不好向美国发作,等局势稍缓,肯定有无数唾沫星子要飞向拜登。

虽然SWIFT未对俄罗斯做出实际制裁,但是大棒挥舞出去了,其他国家肯定会心有戚戚,未雨绸缪搞点其他清算结算系统的动机会更强烈。美国靠美元稳坐钓鱼台的日子不长了。

美国对乌克兰的不作为,会让其他自以为有美国庇护的国家和地区产生想法,对美国今后的国际战略部署造成障碍。

许多人认为俄乌战争导致会所谓美元回流,这是对国际金融不了解,从日常生活的经验中想当然产生的误解。事实上,只有美元现钞有被运来运去、流进流出的概念,而现钞数量非常有限,人们平时说美元多指现汇,它由金融系统派生,其变动不能套用“流进流出”、“回流”这样的词汇。具体情况比较复杂,各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比如人们为避险大量取出美元现钞,金融机构派生美元的能力受阻,美国本土美元反而会减少。

现在网上“砖家”太多,之前美国打伊拉克打叙利亚,就讲美元回流,特朗普减税、发动贸易战,又讲美元回流,这次俄乌战争,还是讲美元回流,好像美元天天回流,好像美元回流是什么万能公式。现在回过头看,过去那些事件导致了美元回流吗?

俄乌战争不仅不会造成“美元回流”,还未必利好美国经济。不是说俄乌战争会损害俄罗斯、乌克兰和欧洲的经济,其他经济体就能从中得利。经济不是零和博弈,可以大家经济一起好,也可以大家经济一起差。总体来说,美国处在滞胀阶段,2022年的经济是好不起来的。

所以,不能说俄乌战争就让美国怎么怎么赢了,没那么简单。

其他

每次国际事件,中文网络都会出现很多奇葩观点,比如这次就有“反战就应该反美,就应该支持俄罗斯”,涌现出很多支持俄罗斯开战的网民。反战就反美,拿美国发动战争多说事,这勉强能接受,但就应该支持俄罗斯是个什么逻辑?俄罗斯现在发动对主权国家的战争,反战不应该美俄一起反吗?

俄罗斯的战争举动让中国的外交出现了一定困难,在国际社会纷纷站队乌克兰的大潮中,中国的中立态度已经有被孤立的势头,这时候冒出许多中国网民,胡乱猜测政府立场,替政府站队,做精神俄罗斯人,在互联网上四处咋呼支持俄罗斯打击乌克兰,实在不好看。

在这场俄乌战争里,大家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台湾,关心对台海局势的影响,有的还关心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对此,只能说以政府部门发布的相关信息为准。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